您的位置: 首页  交流成果

纽约 纽约——国家留基委“优秀本科生项目”赴美国纽约大学交流一学年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5-11-17   浏览次数 2854

十四个小时的空中飞行之后,2014826日下午,我第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不,准确地说是美国纽约的土地。阳光、空气、人群,还有肯尼迪机场外候客的黄色福特皇冠出租车,一切都十分真实,让我不禁再次感叹自己的好运,得到了一个珍贵的机会。但愿运气没有被一下子全部用光。事实证明,在纽约大学交流学习的一年间,这份好运也一直伴我左右,让我见识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不眠纽约,以及一个独具特色的纽约大学。

在我来到纽大之前,它留给我的印象中只有全美闻名的Stern商学院和惊人的高昂学费。然而这所学校的独特之处远远不止于此。坐落于曼哈顿下城,以华盛顿广场公园为中心,学校的各个建筑包括学生宿舍都散落在曼哈顿各色的旧式公寓和高层写字楼之中,只能通过窗边悬挂的紫色NYU旗帜来分辨它们的真实身份。

抛开商学院不谈,纽约大学还拥有相当强势的艺术学院、法学院、数学学院以及传媒学院。由于全开放式校园的原因,很难分清每天路上遇到的人们究竟是学生、普通纽约客、还是大名鼎鼎的某位教授。相对而言,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常“紧密”,教授们神色匆匆地在教学楼间穿梭,讲课完毕便消失在纽约的某个街角。因此,不仅仅满足于课堂内容的学生更要花大力气抓住每一个机会同老师们交流想法。只要有所付出,得到的回报也会相当丰厚:向教授展示自己可以赢得知名公司的面试机会,或是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每一位教授也都根据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传授知识。Game TheoryFernandez教授每节课都会用独特的小游戏开始新的博弈论理论,以至于所有人都会在课前准备一些硬币作为输掉游戏的小惩罚,她用老虎吃羊的案例讲解backward induction更是让我记忆犹新。而Political Issues in econ history课程的Mario Rizzo教授,避免在经济解释中数理工具的过度使用,坚持采用哲学、伦理学、法学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历史上诸位著名思想家的经济理论。其课程每周大量的阅读作业和读书报告也让我非常难以适应,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除了各有特点的教授,一些课程设置了每周的recitation,即一种由博士生讲解的复习课,复习课作为对一周新学知识的巩固,有非常好的强化效果。博士生讲解的内容也大多十分详尽,与一些教授天马行空的授课方式形成互补。

在这里,自习的方式也不局限于泡图书馆,每一门课的学生都会自发组成学校小组,互相交换资料笔记,共同复习备考。同时学校的academic center也提供一对一的免费辅导服务,由高年级的学生提供各个专业的基础课辅导。当然,图书馆还是最受欢迎的自习地点,学生们也完全不在乎自习的环境,趴在图书馆的地毯上就可以看书。与国内相同的一点是,纽大的图书馆到了考试周也会人数激增,天天爆满,final week的图书馆大概是全校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了。

学习之余,纽约大学的学生丝毫不用担心自己的娱乐生活。学校不仅仅拥有非常完善的体育运动设施,还有自己的影院和剧院。我可以在同时含有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以及各种功能性健身房的coles sports center出出汗,也可以在NYU的影院免费看一场最新的好莱坞电影,还有机会观看HBO美剧《权利的游戏》最新一季的preview,比普通的剧迷提前一个月先睹为快。这些福利还远远不能体现纽大给学生提供的优厚待遇。每周学校都会组织不同的活动,带领学生游览大苹果城的著名景点,还有各种篮球、棒球、百老汇歌剧、音乐会门票作为免费福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我接触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纽大学生,认识了来自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在这里,最不需要烦恼的事情就是玩,每天都会遇到有趣的人和有趣的活动,给我的课余生活留下了许多回忆。

有人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纽约。我深信不疑,纽约在不同人的生活里完全可以是截然不同的样子:金融人士、艺术家、流浪汉、运动明星、政客还有各色移民,都和谐地生活在大苹果城的包容之中。十多个月的纽约生活,带给我的感触不仅仅局限于纽约大学一流的硬件设施以及教学水平上,更多的是它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态度,绝对地接受每一位学生追求人生价值的方式。NYU的主页曾经介绍过一位大三的设计系学生,因为对咖啡纸盖独特的爱好,她搜集了全纽约城几乎每一家咖啡店的咖啡纸杯,分析这些杯盖在设计上的特点,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我想,正是纽大乃至整个纽约包容的态度,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能大胆追求自己的梦想。就像歌手J-Zay所唱的纽约那样:“New York, Concrete jungle where dreams are made of, There’s nothing you can't do.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2010 版权所有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跨国(境)、跨校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