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交流成果

交流:一次人生中的奇妙旅程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8-02-09   浏览次数 2612

赴美交换,从材料准备到漫长的等待再到真正踏出国门的一刻,每一步都并非想象中的轻松。从第一次坐上越洋航班再到终于平稳降落在旧金山机场,心中更是充满了感慨。交换学习给我带来的远远比预想得多,人生视野的开拓,跨文化领域的沟通,独立性和抗压性的提升,专业方向的深层次感悟,每一点进步和每一次发现自己更大的潜力,都让自己很惊喜也更加充满动力。最有概括性的一个词语,就是不虚此行。

刚到伯克利的时候,大约有一个月我都在为选课而烦恼。因为是国际学生,选课的优先级比本校学生要低,而心理学的课又异常火爆,导致有些课预选人数超出上限好几十人,waitlist里也排得满满的。伯克利这边选课优先级是本校生先选,选完后再考虑waitlist里面的学生,之后才是我们这个项目的交流生。所以当时看到这种情况我还很是沮丧了一阵。因为还要考虑学分转换的问题,每天我们都在纠结寻找有什么可以作为备选的合适课程,看着预排的课表头大如斗。后来事实证明学校应该有预留位置给我们这个项目的交换生,因为当时非常火爆的几门课最后都选上了,至少我的留学生朋友中没有人被退课。经过一个月的反复磋磨,综合考虑趣味性、难度和学分转换等种种因素,我最后选了R语言、法律心理学、大学物理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几门,再加上BISP项目学生必修的英语课(只有1学分,而且是P/NP,压力不大),这学期共修了15学分的课程。

15学分,放在国内可能不算多,但在伯克利这个竞争激烈的学校里已经意味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再加上非母语的双重障碍,整个学期我的学习都不轻松。刚开始的几节课不是很适应这边的纯英文授课,就拿出录音笔想着能不能把lecture录下来回去自己再听(事实证明并没有什么时间听第二遍)。不过后来渐渐适应了老师口音,再加上课前准备,也就能理解绝大部分讲课内容了。幸运的是,我选的最难的这门课,法律心理学,授课教授的语速并不快,并且教授讲得非常清晰有条理,这缓解了我的大部分压力,因为我就算在国内也对法律体系的知识一窍不通,更别说是英美法系。基本课上老师拿出一个法律专业词汇来,我都要现查百科去了解它是什么意思(不过大部分词汇在slide上面也有解释)。随之而来的巨大阅读量也让我对它又爱又恨。爱是因为reading确实极大帮助了我理解下节课要讲的知识,可以让我提前查阅新异词汇和专业词汇,预先大体把握课上内容,在这过程中它也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英语阅读能力;恨是因为阅读量实在是太大了,光是这一门课每周就有100多页的英文文献要看,还不能囫囵吞枣地看,要细细研读,必要时做出注解和总结,因为reading内容也在考试范围之内。我曾对室友开玩笑抱怨说,我一周7天天天都在读法律,这一周的材料还没读完下一周的已经来了,我简直是在用爱发电,用信仰读法。这门课曾让我几乎每天学习到午夜,每次考试前更是挑灯夜战至凌晨两点,期末论文我光是选题读文献头发就要掉一半,不过最终是坚持下来了,能至少拿个A-。回头想想,当时为什么能够坚持不懈地“信仰读法”,大概是真正觉得这门课有趣,能够学到很多从不曾听闻的知识,例如,美国司法体系的现状和一些典型案例,心理学规律在美国司法系统中的应用等等;教授更是鞭辟入里,见解独到,每每启发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教室里回荡着精彩的思维碰撞。如果有法律或是心理系的学弟学妹要来伯克利体验,我一定要向他们强烈推荐这门课。另外,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授的个人魅力也深深令我折服,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说到这里,伯克利与国内大学还有不同的一点就是它每学期有非常多的midterm,写作期中考试读作月考,平均一门课2-3次月考,再加上期末,一学期下来我就考过十几次了。Midterm基本自开学两周后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学期末最后几周,而平时作业和任务的完成就在一次次midterm的夹缝中生存。好不容易基本熬完了midterm,期末考和学期论文又开始了,这也是学习压力一整个学期都降不下来的原因。不过总体而言,收获远远多于劳累:体验西方教学,吸收新鲜知识,锻炼英语技巧,与教授同学建立友谊——都是非常值得的。

在生活方面,这也算是我第一次独立经营一个小小的“家”。因为租的是有多间卧室,公用厨房和卫生间的大house,我们可以自己储备食材和做饭,而这令我从一个惧怕煤气的厨房白痴快速成长为能养活自己的“美食界创新先锋”(虽然创新作品以黑暗料理居多),可谓是此次出国最大的收获之一了。湾区房价是全美最贵的,这我们来了之后有所体验。我们租的房子离学校步行要50分钟,不算近,可也要每月900-1000刀的房租,还不算水电网费和家具,比起国内的房租来可是翻了好几倍。幸运的是我和室友两人共住一间卧室,每人只要分摊一半的房租就好,余下的钱大概全省做黑色星期五购物和期末后旅游经费了。不过,若是重来一次,我定要寻一个离学校近的房子,这样方便晚上上课或者泡图书馆。伯克利的图书馆令人赞叹,不亲自来是难以体验到这种浩瀚的,因而我尤爱待在图书馆里,往往都是晚上九点钟才坐公交车往家走。也算是没什么夜生活了。这里的美国居民喜爱party,住我们隔壁的黑人邻居每周固定有三个晚上要放歌喝酒开party,虽然有些吵闹,但我们也常常为他们欢快的情绪所感染,在屋子里忍不住也笑闹起来。

对于这边的人的言行举止,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礼貌相待。当两人迎面遇上时,不管有没有碰到对方,双方都会互道一声抱歉;公交车上的乘客在下车时都会对司机喊一声谢谢;行人过马路时,路上的车辆会停下来让他们先走,因为据说这就是他们的交通法规。另外,来了这边之后我也渐渐习惯了“尬聊”文化,在陌生场合,陌生人之间总能自然而然地彼此聊上两句,临走还会习惯性祝对方“have a great day,似乎是他们道别的方式。不过我本身并非乐于社交的人,也就不热衷于找机会和人侃天侃地,因此口语水平的提升远不如听力和阅读水平提升的多。如果我有幸能给未来的学弟学妹们提出一个建议,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多开口说英语,这对于口语能力的提高是最有帮助的,也能更快得了解美国文化。

期末之后是期待已久的旅行。因为空闲时间少,学期内我没有出门旅行过,因此总得下来在美国游玩过的地方不多,主要是旧金山附近、西雅图、加州的几个国家公园以及洛杉矶。加州的城市总体而言给我一种慢节奏的感觉,带有典型美国乡村的风格,地广人稀,宁静安谧,不同于现代化大都市那样车水马龙,喧闹熙攘。旅行时间虽短,但途中所见之景,所遇之人,决不能说一声不美,恰恰相反,都是非常美妙的。因此,我一整学期的交流以令人愉悦的旅行作为结尾,可谓是非常圆满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2010 版权所有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跨国(境)、跨校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