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我校与香港大学合作举办第六期“全球科技菁英”暑期访学项目

作者:  信息来源: 本科生交流网  发布日期: 2025-08-07   浏览次数 10

盛夏七月,香江之畔,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探索者。76日至19日,华东师范大学40名本科生奔赴香港大学,参加两校联合举办的第六期“全球科技菁英”访学项目,开启了一场为期两周的深度学术探索之旅。

该项目是两校自2019年以来精心打造的品牌交流活动,旨在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战略,为本科生拓宽全球视野、注入创新基因。40名学生背景多元,涵盖了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11个学科专业,体现了跨界融合的培养理念。

在港期间,同学们充分融入港大的全英文学术环境。从尖端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知名教授主持的研讨课,到围绕全球性议题展开的跨学科合作研究,每一项活动都旨在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与创新潜力。

我校师生合影于香港大学校园

在项目启动仪式上,香港大学理学院George Viche AKOM教授热情欢迎了远道而来的师生,高度评价了两校间长期富有成效的合作。我校带队老师林德龙对同学们寄予厚望,他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时代。希望这次访学能成为一颗种子,在你们心中种下对科学的无限好奇和对世界的深刻思考。”

两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场知识与文化的盛宴,无疑已在每一位参与学子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一、国际化视野与科学素养

本次交流的教学内容分为14个主题,包括:科学范式革命、批判性思维、全球化的演化、大数据时代、3D打印、创新性思维、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创作、跨学科交流等。

在人工智能领域,教授们系统梳理了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的发展脉络,剖析了神经网络架构的底层逻辑、算法优化的数学原理,展现了AI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实现的突破性进展,帮助同学们夯实了人工智能背后的理论根基,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与应用边界形成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让抽象技术变得可触可感。

丰富的课程内容

教学不仅涉及AI、大数据等前沿热门领域,也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等基本问题做出深入讨论;由浅入深地展现了决策中的偏见并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对于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多极化进程做出探讨……前沿、基础、人文素养并重,切实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多样的课堂体验


二、沉浸式研学与文化体验

项目还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如校园参访、实验室观摩、研究生项目介绍、暑期嘉年华及高桌晚宴等,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港大的学习氛围与校园生活。

在校园参访环节,同学们参观了香港大学的主楼建筑群,实地感受这所百年学府的历史底蕴与校园风貌;沿途路过港大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对港大校园的空间布局、建筑特色及文化象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被誉为“全世界唯一看得见海的图书馆”——智华馆中,体验了顶尖学府浓厚的学术氛围与独特的人文环境。

参观中央钟楼与智华馆

实验室观摩环节,同学们来到了港大的3D打印与虚拟现实相关的实验空间,参与并体验了面部建模机器的使用及其建模过程,同时观看了沉浸式交互操控机械臂、机器狗等项目的演示。通过实地操作与观察,跳出课堂知识的框架,近距离接触前沿数字技术在科研实践与现实场景中的多样化运用。

香港大学实验室观摩体验

香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Edmund Lam教授结合港大的学科优势与培养特色,详细解读了研究生申请的核心考核维度、材料准备要点及个性化培养方案设计,为有志于赴港深造的学子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宝贵指导,有效明晰了升学规划路径。

香港大学研究生项目介绍

高桌晚宴作为港大的特色活动,我校学生受邀参加。同学们身着正装,在庄重典雅的氛围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交流思想、分享见闻,亲身感受了这所百年学府的独特魅力与国际化氛围。

高桌晚宴


三、跨学科交流与小组协作

项目强调跨学科交流合作。课堂上通过灵活分组,不同学科的同学聚焦某一共同话题开展讨论或研究,不同范式和思维下的同学互相讨论,打破学科边界,拓宽思维模式。如:推理“Magic tube”的内部构造,共同思考创新创业项目的痛点和解决方案等。

项目最后一天,同学们结合课程所学与专业特色,分为5组进行全英文项目汇报展示,探讨了社交媒体算法如何隐秘地塑造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展望、AI算命中的确定性游戏、人工智能对当代科学发展的影响,以及一杯港式奶茶背后的科学。

小组汇报与教授点评

结业仪式上,香港大学理学院副院长Benjamin Robert KANE教授高度评价了我校学生的项目汇报质量,对各组汇报情况逐一点评,现场为学生颁发结业证书。来自化学专业的学生代表陈梦桃回顾了在香港大学这两周充实且难忘的经历与丰富多彩的收获,感谢了港大对本次交流项目的精心组织,以及同学们的热情参与。

Benjamin Robert KANE教授点评

我校学生代表陈梦桃发言

两周的香江之行,是一次知识的探索,更是一场灵感的碰撞。当同学们在全球各地交融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学术的魅力,在与顶尖学者的对话中拓宽学术的边界,此行的意义便已超越了知识本身。

此次项目的成功举办,为我校与香港大学的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校将与更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本科教育合作,丰富交流合作形式,为本科生营造国际化学术环境与科研氛围,助力他们尽早融入国际一流学术群体,在学科前沿研究和国际化氛围中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


部分学生学习体会:

在港大的时光虽短暂,却是一段足以铭记的宝贵经历。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望向世界顶尖学府的窗,让我亲身感受港大学子身上那种追求卓越、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激励。学习之余,我也有幸深入探索香港这座城市的独特肌理,感受它在文化交融之下,迥异于内地的风土人情。维港的海风、灿烂的阳光与环抱的青山……这些鲜活的片段,共同构成了我对香港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

——2023级汉语言文学 邓子希

从未想过短短两周能收获如此深厚的友谊和团队协作的快乐。为了准备最终的课题报告,我们小组来自不同专业的成员每晚聚在一起,头脑风暴、分工合作、反复打磨。在观点的碰撞与融合中,我学会了倾听、妥协和更有效地沟通。港大课程涉及的议题广泛而深刻,从‘哲学思辨’到‘科技革命’,不断挑战我的认知边界。与来自顶尖学府的教授和优秀同辈交流,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标杆。这段经历是窥见未来无限可能的一扇窗。”

——2023级生物科学 张宜佳

在港大两周的学习生活对我来说是一场全新且印象深刻的体验。沉浸式的课程设置以及港大的学习氛围和科研环境,让我拓展了对科技前沿议题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跨学科研究的浓厚兴趣。同时,这次香港之行也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能够和许多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学业上的探讨和专业研究上的交流,并一起探索香港这座多样的城市。感谢这次机会,让我感受到不同思想的碰撞也让我收获了许多。”

——2023级地理科学 马楚航

无论是在港大的校园生活,还是香港当地的社会文化,这两周的访学之旅真是让人意犹未尽。虽然是全英文教学,老师们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多样的教学方式,展现有关科学、理性与AI的课题,内容新颖有趣且引人深思。每一位老师的讲授都有独特的风格,正如香港街头各式各样的美食、风格迥异的摩天大楼,还有每日傍晚海岸边的晚霞,如此丰富多彩,而又充满香港风情。”

——2024级统计学 徐冰洁


图文来源:本科生院 项目团队成员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2010 版权所有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跨国(境)、跨校交流网